15省份人口负增长,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不愿生”态势在增强。_百度...
省份人口负增长,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不愿生”态势在增强 2022年,中国首次出现全国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情况,即人口出生率小于人口死亡率,具体数值为-0.6‰。在这一背景下,据相关机构不完全统计,北京、重庆、江苏、山东等15个省份或地区也相继出现了人口负增长。
低生育率背景下,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大城市由于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教育资源丰富等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家庭。这种人口流动将进一步强化大城市的综合实力,使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保持领先地位。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人均寿命的延长,出生率下降带来的人口老化,人口迁移造成的地区性人口老化郑晓瑛教授把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全球的其他国家相比,阐述了它的现状和特点:有资料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之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
人口失守!15个省市,负增长!
1、在已经公布数据的29个省市中,有14个人口增量为正,15个人口增量为负数。吉林省尚未披露数据,但根据趋势判断,其人口大概率也是减少的。这意味着,在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中,常住人口减少的省市自治区数量至少达到16个。从地域分布来看,人口负增长的省市中,北方有11个,南方有4个。
2、人口负增长省市:15个省市的人口增量为负数,包括东北三省(辽宁、黑龙江、吉林,尽管吉林尚未披露数据,但预计也是减少)、内蒙古、山西、甘肃等北方省份,以及云南、湖南、江西、贵州等南方省份。这意味着人口“东北化”正向全国蔓延,整个北方几乎全部沦陷,南方也未能独善其身。
3、总人口方面,广东稳居之一,人口逼近3亿,达到了12684万人。其次是山东和河南,分别位居第第三位。总人口排名方面,2021年与2020年没有变化。尚未公布2021年统计公报的省市自治区包括上海、天津、重庆、湖南、云南、贵州、山西、新疆、 *** 、宁夏、青海、辽宁、吉林、黑龙江。
4、山东人口减少次之:山东省十年常住人口曾增加了57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57万人以上。但2021年增量仅为99万人,2022年进入负增长,2023年人口加速减少。去年山东省自然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减少了21万人,人口净流出172万人。
去年中国人口数据:至少11省份人口自然负增长
去年中国至少有11个省份人口自然负增长。以下是详细分析:人口自然负增长省份:根据已公布的人口数据,至少有11个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具体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内蒙古、湖南、湖北、上海、江苏、河北、山西。这些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低于0,意味着出生人数少于死亡人数,人口呈现自然减少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26个省份中,共有10个省份的人口出现了自然负增长。这些省份分别是:黑龙江、辽宁、重庆、内蒙古、湖南、江苏、上海、湖北、河北和山西。从区域分布来看,这些省份主要位于东北、华北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东北地区:黑龙江和辽宁作为东北地区的代表性省份,其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转为负值。
自然增长率情况:在已公布的29省中,23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增长,其中辽宁和吉林的负增长均超5%。而贵州、海南、广东、青海、广西是202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正增长为数不多的5省。具体省份分析 浙江:人口增量位居全国之一,得益于11个市人口均呈现净流入的态势,抵消了人口自然增长为负的局面。
青海全省一共有多少人口?
1、年末青海全省常住人口为593万人,与2020年持平。 人口趋势变化:自2023年起青海省进入常住人口负增长阶段,当年人口比上年减少1万人。2024年延续这一趋势,同比再减1万人。这是青海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两年出现常住人口规模收缩。
2、截至2024年最新数据,青海全省常住人口约为593万人。数据依据根据2024年西宁市公布的常住人口为2469万人(占全省477%)推算,青海省常住人口较2023年末的594万人略有下降。因青海省统计局暂未发布2024年全省人口普查公告,当前数据来源于地方 *** 已 *** 息的统计测算。
3、按照比例推算,青海全省常住人口约为5999万人(≈2469万÷477%)。两个背景说明: 人口分布特征明显:青海人口高度集中在省会西宁,这与青海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全省面积相当于5个山东省,但93%区域属于高原高寒地带,适合人类居住的河谷地带仅占总面积3%,客观上形成了省会独大的格局。